百人表彰

李必湖

李必湖,男,土家族,194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原湖南安江农校党委书记,原担任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怀化市人大副主任,现任湖南怀化市老科协顾问。

作为袁隆平院士的得力助手,他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野败”基因的发明人,研究杂交水稻40多年,获得23项获奖成果,特别是“野败”的发现为杂交瓶颈技术保持系的突破做出突出贡献,是我国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生物领域著名科学家。2010年退休以后,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情系国家粮食安全。

一、构筑国家粮食安全新支柱,取得“水上稻种植”创新成果。水上稻是借助浮床(岛)在水面上种植水稻的创新技术。基于“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启示,2008年开始从事这一创新技术研究,在国家未立项的情况下,利用民营资本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先后在怀化市辖区内的鹤城区、辰溪县、沅陵县三县的山塘、水库、鱼塘及污染水体等四种水体上建立了6个试验基地,通过连续九年的科研攻关,攻克了水上稻品种选育、浮床(岛)制作和培植管理等一系列技术难关,证明了水稻在离地无土淡水水面环境下生物实验是成功的,技术是可行的,2010年连续9年来实验种植的150亩水上稻,经沅陵县统计局主持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稻谷564公斤,与陆地稻田产量相等。全国可以利用的“水上稻”种植水面在2-4亿亩,如按种植2亿亩,亩产400公斤测算,可保障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此外,该项成果在治理城市黑臭污水和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促进三产业发展和契合重金属污染耕地的修复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和环保一箭双雕,效果叠加。中央电视台七频道2010年10月和2017年10月曾作过现场采访报导。

二、打造杂交稻发展新盾牌,取得培育新质源杂交稻阶段性成果。细胞质单一化是作物杂交优势利用的大忌。为防范杂交水稻“野败”细胞质单一化(占杂交稻推广组合的83%)可能造成的风险,他未雨绸缪,率领科研团队用细胞浆联合技术将亲缘关系较远的禾本科植物的细胞质引入水稻,以培育新质源的杂交水稻。目前已育成一大批菰稻、高梁稻、芦苇稻等品系,在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以及抗病抗逆性等方面表现出很大变异范围,为下一步选育三系和两系杂交稻提供阶段性成果。计划2年内培育出新质源杂交稻株系,5年内培育出新质源杂交稻品系。

三、坚持传帮带,打造的水稻发展专业队伍成绩斐然。退休后至今,他担任怀化市共生农业系统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组建了一个由2名副教授、2名博士生和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年轻科研团队,引领这支科研队伍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展水上稻和新细胞质源杂交稻的研究。如今,这支年轻的科研队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突破,有的已成为怀化水稻行业的领军人物,同时完成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从三系到一系的最后冲刺,一系水稻和高光效水稻育种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育出高梁稻、海水稻、芦苇稻和多年生水稻、多年生高粱等品种和株系,为水稻杂交育种走向优质高产健康环保的常规稻开辟新的方向。特别是创建的“广义杂交论”,完善了有性无性二重杂交技术体系。

他打造了一支精干的水稻研究专业队伍,曾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了《广义杂交论与产业共生革命的兴起》《李必湖建言开发陆地淡水资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水上浮床种植水稻的光合特性及生理特点》《水上农田水下鱼立体开发研究》和《耕作方式对水稻光合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等论文。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